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亡者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wáng zhě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g zhě
解釋:
1.逃亡在外的人。《左傳.襄公十四年》:「亡者侮之,亂者取之。」
2.死亡的人。晉.陸機〈弔魏武帝文〉:「同乎盡者無餘,而得乎亡者無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亡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bi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Obi之原意為亡者,為北非部落許多與降神有關的舞蹈以及袓先崇拜儀式舞蹈之總稱謂。歐洲方面研究此類形式之崇拜儀式而造成《Obiism》一詞,意為魔鬼崇拜(Serpent-Worship)。在崇拜儀式中有《圓圈舞》,實際上並未崇拜魔鬼,僅以之作為一種象徵,在長竿上懸掛一金屬像而已。至今歐洲人始終未能清楚了解其意。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亡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