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端彈道學 - 教育百科
終 | |
端 | |
彈 | |
道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erminal ballistics |
作者: | 薩本通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彈丸攻擊目標物時之效果,稱為終端效果。終端彈道學為研究彈頭系統之終端效果。終端彈道學之原理應用於彈頭之形狀、重量、裝填炸藥之重量、引信系統以及飛彈或砲彈終端速度等之設計上。特殊功能之彈頭,如錐孔裝藥、縱火燃燒,甚至心戰用散播傳單之彈頭,也要應用終端彈道學之原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彈道學之範疇僅限於內彈道學與外彈道學,終端彈道學資料很缺,並且較不受重視。美國陸軍阿伯丁(Aberdeen)彈道研究所(Ballistic Research Lab.)在1938年成立,當時研究所內僅分內外彈道兩部門,迄1943年,始增設終端彈道組。 二次大戰後,終端彈道學之智識漸有累積,更借助高速攝影術,放射性攝影術等之進步,終端彈道學漸有進展。但僅是試驗場的工作,尚未能完全解決終端彈道學的問題。直接攝取彈頭爆炸時的高速影片,可以掌握破片之形成,運動與分佈。但尚欠缺此破片擊中某特定目標物時之摧毀功能之數據。目標物之被攻擊性(vulnerability)亦為終端彈道學之主要課題。對受攻擊的一方,終端彈道學亦可提供減輕損害之設計原理。 數學試驗法在終端彈道學上應用很廣,對一個考慮週到的攻擊模式,數學試驗法可獲得殺傷率(kill probability),此數值即是終端彈道學的標的。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終端彈道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