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形式語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rmal languag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將符號依照一定的規則,來表達語言的一種型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形式語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Formal Language
作者: 詹昭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精確的表達概念與涵義、邏輯、數學與電腦等領域所使用的人工語言(artificial language),是經過特別設計的語言系統,有獨特的符號、語意與語法,主要的目的在表現特定的結構關係,而不是特定的實質內容,是為形式語言。
  另一方面的日常生活語言(或稱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由於很多的字言都各有不同的涵義與用法,同時由於人類的語言行為常與語言本身互相影響,因此很容易發生語意不明的現象,才有各種形式語言的產生。
  數學運算與符號邏輯等形式語言,雖然都是相當獨立的語言系統,也不具有特定的實質內容,卻都反映了日常語言的部分邏輯,更可以用來協助解決很多的日常生活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形式語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