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手本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shǒu bě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ǒu běn
解釋:
1.用手抄寫的書籍。
2.告狀的文書。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下.齊惠休上人齊道猷上人齊釋寶月》:「廓子賚手本出都,欲訟此事,乃厚賂止之。」
3.明清時門生見座師或下官見上官時所用的名帖。《水滸傳》第二回:「所有一應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禁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花名。」《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長班又送進一個手本,光頭名字,沒有稱呼,上面寫著『范進』。」也稱為「手板」、「手版」。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手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