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捭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bòbǎ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i
解釋:
[動]
1.兩手橫開向外旁擊。《說文解字.手部》:「捭,兩手擊也。」
2.開。參見「捭闔」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分開。通「擘」。《禮記.禮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唐.孔穎達.正義:「或捭析豚肉,加於燒石之上而孰之,故云:『捭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ㄞˇ

1. 兩手橫開向外旁擊。《說文解字.手部》:「捭,兩手擊也。」

2. 開張分化。《鬼谷子.捭闔》:「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鏡花緣》第一八回:「當日孔子既沒,儒分為八;其他縱橫捭闔,波譎雲詭。」

㈡ㄅㄛˋ

分開。通「擘」。《禮記.禮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唐.孔穎達.正義:「或捭析豚肉,加於燒石之上而孰之,故云:『捭豚』。」

注音: ㈠ㄅㄞˇ ㈡ㄅ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