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挼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nuóhu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uó
解釋:
[動]
1.搓揉、摩擦。如:「挼搓」。唐.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瞻相北斗柄,兩手自相挼。」清.洪昇《長生殿》第四齣:「驀然揭起鴛幃,星眼倦還挼。」
2.撫玩、玩弄。五代唐.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詞:「不勝情,手挼裙帶遶花行。」
注音:
漢語拼音: huī
解釋:
[名]
尸未食前的祭祀。《儀禮.特牲饋食禮》:「祝命挼祭。」漢.鄭玄.注:「挼祭,祭神食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juê/lê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揉、搓。
  2. [[動] ] 手指頭用力壓、揉。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ㄋㄨㄛˊ

1. 以手擊物使移動。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挼,摧也。」《玉篇.手部》:「挼,擊也。」漢.馬融〈長笛賦〉:「挼拏捘臧,遞相乘邅。」

2. 搓揉、摩擦。如:「挼搓」。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挼,……一曰:『兩手相切摩也。』」唐.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瞻相北斗柄,兩手自相挼。」清.洪昇《長生殿》第四齣:「驀然揭起鴛幃,星眼倦還挼。」

3. 撫玩、玩弄。五代唐.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詞:「不勝情,手挼裙帶遶花行。」

⇒@B01327

㈡ㄏㄨㄟ

尸未食前之祭祀。《集韻.平聲.脂韻》:「隋,祭食也。……或作挼。」《儀禮.特牲饋食禮》:「祝命挼祭。」漢.鄭玄.注:「挼祭,祭神食也。」

㈢ㄖㄨㄛˊ

@B01327

㈣ㄋㄨㄟˊ

@B01327

注音: ㈠ㄋㄨㄛˊ ㈡ㄏㄨㄟ ㈢ㄖㄨㄛˊ ㈣ㄋㄨ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挼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