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搧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ㄠˊㄉㄨㄥˋㄕㄢˋ˙ㄗㄏㄨㄛˋㄑㄧˊㄊㄚㄉㄨㄥ西˙ㄒㄧㄧˇㄕㄥㄈㄥㄖㄨˊ:「ㄕㄢㄈㄥ」、「ㄕㄢㄏㄨㄛˇ」。
  2. ㄍㄨˇㄉㄨㄥˋㄅㄧㄝˊㄖㄣˊㄊㄧㄠˇㄅㄛㄕˋㄉㄨㄢㄖㄨˊ:「ㄕㄢㄉㄨㄥˋ」、「ㄕㄢㄏㄨㄛˋ」。
  3. ㄩㄥˋㄕㄡˇㄓㄤˇㄉㄚˇㄌㄧㄢˇㄐㄧㄚˊㄖㄨˊ:「ㄕㄢㄦˇㄍㄨ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n
解釋:
  1. 搖動扇子使空氣流動而生風。
    【例】搧火、搧煙 ◎
  2. 以手批摑。
    【例】搧耳光
  3. 從旁鼓動,挑撥事端。通「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n
解釋:
[動]
1.用手摑臉。如:「搧他一個大耳光。」
2.搖動扇子使生風。如:「搧火」、「搧煙」。
3.從旁鼓動、挑撥事端。通「煽」。如:「搧動」、「搧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à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以巴掌用力打耳光。
音讀: sià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摑、甩、打。
  2. [[動] ] 迎風、直接面對風。
  3. [[動] ] 用言語欺騙。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手摑臉。如:「搧他一個大耳光。」《集韻.平聲.仙韻》:「搧,批也。」

2. 搖動扇子使生風。如:「搧火」、「搧煙」。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休學那犯十惡桑新婦,綵扇題詩則將那墓頂搧。」《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莊生行起道法,舉手照塚頂連搧數搧,水氣都盡,其土頓乾。」

3. 從旁鼓動、挑撥事端。通「煽」。如:「搧動」、「搧惑」。

4. 甩動。《玉篇.手部》:「搧,動也。」《水滸傳》第四回:「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搧著兩個膀子上山來。」

注音: ㄕ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