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師效能訓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
作者: 林生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師效能訓練指以增進教師教學效能為目的的訓練課程或活動。訓練設計有四種模式:(1)行為改變技術模式,按照「歷程-結果」的教學行為分析研究的結果,所獲得的知識,利用增強的原理,設計成訓練課程;(2)社交技巧訓練模式,重視人際交往的互動關係與過程的分析結果,藉著理解、示範、模仿、認同、實驗進行訓練,以有效處理師生應對的行為與問題,增進教育的效率;(3)認知促進模式,強調教師教學心路歷程的反省與改造,使教師覺察教學前的觀念,教學進行中的心路歷程,遇到挫折的應對策略,並正確察覺有心而未竟全功的癥結所在及化解之道,從而引導其發展更成熟的思考方式及更有效的處理策略;(4)改變教師效能信念模式,重視教師主觀評估其是否能有效影響學生的效能信念之重要性,設法增進教師成功的經驗,或利用強力的說服,提供良好範例,或改變生理狀況,藉以提高教師的效能信念,從而增進教師的效能。
  教師效能訓練的效果已經受到肯定,高登(Thomas Gordon)所開發的教師效能訓練課程就是一個例子。其課程主要在教導教師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改變教室環境,避免問題的滋生,如何才能使師生皆感滿意,使學校成為更適合教學進行的場所。根據高登的報導,效果良好,也普受歡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師效能訓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