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蛄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ū |
解釋:
參見「螻蛄」、「蟪蛄」等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螻蛄」:昆蟲綱直翅目螻蛄科之泛稱。體圓,色褐,長約三公分。身有兩對翅膀,前肢有力,善掘地,生活於泥土中。晝伏夜出,嗜食農作物嫩莖,為稻麥害蟲。雄蟲每於日落黃昏時叫。《說文解字.虫部》:「蛄,螻蛄也。」亦稱為「土狗」、「蝲蜊蛄」、「鼫鼠」。 2. 「蟪蛄」:蟬類。吻長,體短。色黃綠,間有黑白條紋,翅膀有黑斑。雄體腹部有鳴器,聲音響亮。《玉篇.虫部》:「蛄,蟪蛄。」《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
|
注音: | ㄍㄨ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蛄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