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樂都特;舞會場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doute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表演場所。人們在此聚集跳舞,有時戴面具,有時沒有。義大利、德國或英格蘭,都有相似的地點供人們歡聚共舞。英國作家華爾波爾(Horace Walpole, 1717.9.24- 1797.3.2.)稱「樂都特」就像倫敦的「沃克斯」(Vauxhall)、「蘭尼拉」(Ranelagh)一般,對人們而言具有相當的魅力。最早期「樂都特」是建在維也納(1748),再以石材重建過(1754),內含重要表演場所,並且成為皇宮的一部份。1975年貝多芬在此演奏海頓的作品。一直約至1870年,這些場地都作音樂廳使用,而在嘉年華會時,則供作社交舞會場所。其中,有些廳堂為私人使用,有些開放供民眾付費入場。有時特殊狀況則保留為皇親貴族活動使用。在「樂都特」跳的舞有:梅呂哀舞(Minuets)、阿勒曼舞(Allemandes)、對舞(Contredanses)、莎底士舞(Schottisches)、英格蘭仕女舞(Anglaises)及蘭德勒舞(Landlers)等。這些社交舞蹈都有完整的交響樂伴奏,而且知名音樂家都為這些舞蹈寫出美妙的音樂作品,如莫札爾特、海頓、貝多芬、洪梅爾(Hummel)、沃艾佛(Woelfl)、蓋若瓦茲(Gyrowetz)等人。「樂都特」除法文redoute,義大利文為ridotto,德文為redoutentanze。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樂都特;舞會場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