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鑑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à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àn |
解釋:
[名] 1.鏡子。《莊子.德充符》:「鑑明則塵垢不止。」《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 2.視察、觀照的能力。如:「知人之鑑」。 3.可以作為警戒、警惕的事。如:「前車之鑑」。《墨子.非命下》:「為鑑不遠,在彼殷王。」 4.作為證明的信物。如:「印鑑」。 5.姓。如明代有鑑明復。 [動] 1.照。《莊子.德充符》:「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滇遊日記三》:「泉混混平吐,清洌鑑人眉宇。」 2.審察、視察。三國蜀.諸葛亮〈正議〉:「魏不審鑑,今次之矣。」唐.王勃〈為人與蜀域父老書〉:「鑑物於肇不於成。」 3.警戒、戒勉。唐.杜牧〈阿房宮賦〉:「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注音: | ㄐㄧㄢˋ #ㄐㄧㄢˋ |
正字: | 鑒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譌》。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鑑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