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刺柏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cì b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ì bó
解釋:
植物名。柏科圓柏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約九公尺。樹皮褐色,薄片狀剝落,葉狹線形,長一至一點五公分,先端尖刺,表面粉白色。毬果球形,肉質,成熟時橙黃色,不開裂,內有種子三粒。心材呈紅褐色,質堅密,有芬芳氣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刺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刺柏
英文名: Juniperus formosana
描述:
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小枝下垂,具稜線。單葉,輪生;線狀披針形或線狀刺形;長1﹒2~2cm,寬0﹒1~0﹒3cm;先端銳尖針刺狀,基部具關節,不下延;全緣;表面略凹,背面兩側各具1條白色氣孔帶;中肋凸起;橫切面新月形;無柄。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橢圓形至球形,單生於葉腋;雌球球形,具3輪生之珠鱗,胚株3。毬果濶卵形至近球形,長與徑均0﹒6~1cm,被白粉,種鱗閉合,有時略張開。
分布:
台灣中、高海拔山區之草原或灌叢中,中國東部、中部、西南等。
作者: 何偉真, 林德勳, 謝昌衛, 黃雯雯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