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諦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ㄠˋㄌㄧˇㄧˋㄧˋㄖㄨˊ:「ㄓㄣㄉㄧˋ」、「ㄇㄧㄠˋㄉㄧˋ」。
  2. ㄗˇㄒㄧˋㄒㄧㄤˊㄒㄧˋㄖㄨˊ:「ㄉㄧˋㄊㄧㄥ」、「ㄉㄧˋ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道理、義理。
    【例】妙諦、真諦
  2. 仔細、詳細。
    【例】凝神諦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道理、義理。如:「妙諦」、「真諦」。
[副]
仔細、詳細。如:「諦視」、「凝神諦聽」。《三國志.卷一六.杜畿傳》:「民嘗辭訟,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有所不盡,更來詣府。」
[動]
詳審、細察。《關尹子.九藥》:「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新唐書.卷一○六.劉祥道傳》:「日薄事叢,有司不及研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詳審、細察。《說文解字.言部》:「諦,審也。」《關尹子.九藥》:「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新唐書.卷一○六.列傳.劉祥道》:「日薄事叢,有司不及研諦。」

2. 道理、義理。如:「妙諦」、「真諦」。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三六齣:「想浮生矇昧,誰辨雄雌,問前生,難解紅蓮真諦。」

3. 仔細、詳細。如:「諦視」、「凝神諦聽」。《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民嘗辭訟,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有所不盡,更來詣府。」唐.姚合〈聽僧雲端講經〉詩:「遠近持齋來諦聽,酒坊魚市盡無人。」

注音: ㄉ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