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農民業餘初等教育(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徐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農民業餘初等教育是大陸地區在對農民進行掃盲識字教育的基礎上,利用農民的業餘時間對其實施的初等性質的教育;是農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業餘初等教育的對象,是實際文化程度未達到小學畢業的農村青壯年。實施農民業餘初等教育的機構,在一九五○年代初是農民夜校的業餘高小班,後發展為農村業餘小學。課程設置中以文化課為主,同時根據實際辦學條件設政治常識和農業科學常識課;文化課主要為語文和算術,注重培養讀、寫、算等基本能力。業餘小學的教材,既有由國家統一編寫者,也有地方自編者。一九八五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成人教育司根據農民業餘小學教材陳舊、脫離實際等情況,按因需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則,委託福建省教育廳教研室和黑龍江省教育學院重新編寫了語文和算術課本,並分南方和北方兩個版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至一九九○年,大陸地區已有農民業餘小學二萬一千九百零八所,在學人數達一百二十三萬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農民業餘初等教育(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