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歡樂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giew Fawn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歡樂舞》是泰北舞蹈之一,較不著名,雖然不像《長指甲舞》(Finger Nail Fawn)一樣優雅,但可能是最熱鬧、快活而陽剛的一種舞蹈類型。最初是由緬甸撣部(Shan States)的一支民族帶進泰國,原本只由男性所跳,但在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 1868年∼1910年)國王在位時,被改為適合宮中仕女表演,因此,現今所謂傳統《Ngiew Fawn》,實則結合了女性的優雅以及最初奔放而陽剛的動作。基本上此舞的動作仍然被認為較適合男性,不過因其亦包含軀幹上身的彎曲以及肩膀的搖擺,還有跳舞與跳躍二者交替,所以舞蹈主要以提高趣味效果為目的。在原本的陽剛跳法中,男子只穿長褲,未穿上衣,用一條像回教徒的頭巾在頭部一側結成半弓形;至於在修改版本中,參與的女舞者保留頭巾,但穿著長袖上衣,而且裙子包住雙腿很像褲子,裙尾還有裙撐,上衣和裙子呈現鮮明的對比色彩。所用伴奏樂器為木琴、鑼、鼓、和鈸。
參照:
《The Regional Folk Dances of Thailand》196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歡樂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