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感潮河段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stuary
作者: 楊德良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感潮河段指河海匯流處(通常在河口處),河寬加大,深度亦加深,形成半封密式之海域。由於河水為淡水而海水為鹽水,兩者密度不同,藉著河流與海流之相互混合,形成流場與密度場變化十分複雜之區域。再加上潮汐的相互作用,水流在感潮河段之運動並非單向而有雙向之運動;退潮時,水流之運動方向由河川向海洋流出;漲潮時,水流之運動方向則由海洋流入河川。台灣淡水河感潮河段可以上溯到汐止。南美亞馬遜河之感潮河段長達好幾百公里。由於淡海水會合,此處之生態、環境、污染之間題特別引人注目。依據潮汐量與河水之比例,海洋學者一般依河流與潮流比值之大小把感潮河段分成三大類,為低、中、高感潮河段。附圖所示為一種典型之感潮河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感潮河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