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田氏蛇鰻 - 教育百科
柴 | |
田 | |
氏 | |
蛇 | |
鰻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柴田氏蛇鰻 |
英文名: | Ophichthus tsuchidae |
描述: 全長為頭長的11.8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36倍;全長為軀幹長的2.8倍。體粗長,尾長大於體長;胸鰭白色;背鰭起點於胸鰭末端之較後面;無尾鰭,尾端柔軟呈肉質狀;背、臀鰭近尾端處無上揚;齒為尖齒或犬齒狀,具5顆上頜間齒;上頜骨齒有二列,外側齒始於內側齒之後,下頜骨齒僅一列;體上半側為褐色,下半側雪白;脊椎骨組成:20-58-156,總脊椎骨數為156。本種舊名為錦蛇鰻,Jordan and Snyder 於1901年以採自日本三崎(近東京灣)的一尾正模來發表,種小名是依據採集者的姓氏 (Tsuchida)而命的。 |
|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日本、中國東海、台灣南部皆有。東部海域目前僅長濱有記錄(TOU-AE 3331)。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Ophichthus tsuchidae (Jordan and Snyder, 1901) |
|
形態: 吻尖,通常超過下頜。上唇邊緣無皮褶。齒圓錐狀或尖銳(非犬齒);上頜骨齒2列,下頜骨齒1列。背鰭起點在胸鰭末端之上。脊椎骨數128~130。體長為體高之22.5倍,頭長之8.4倍;頭長為吻長之6.4倍;吻長為眼徑之1.2倍。吻短壯。背、臀鰭在近尾端處升高。無尾鰭。體色為褐色。 |
|
分布: 西太平洋海域。 |
|
生態習性: 多數棲息於大陸棚以內之海域之砂泥底。 |
|
利用: 數量極少無經濟利用之價值。底拖網所捕獲。 |
|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
|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
|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
|
亞組: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
|
目: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
|
亞目: 康吉鰻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
|
科: 蛇鰻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柴田氏蛇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