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民俗玩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lk Toys
作者: 鄧慧慧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玩具是兒童自身主觀地「玩」的對象,玩具本身並無生命,但卻是兒童成長、學習與獲得樂趣的來源。「民俗玩具」或「民間玩具」是在「玩具」附上為適應生活與反應地方性的特點,具有民族性、地方性。
  中國民俗玩具常見的有「爆竹」(即今日之鞭炮)、「面具」、「太平鼓」、「吹琉璃喇叭」、跳「百索」(即今日之跳繩)、「紙鳶」(今之風箏)、「干干」(今之陀螺)、「空鐘」、「空箏」(又叫「扯鈴」或「地鈴」)。其濃厚地方色彩的如臺灣北港的「彩羽小鳥」,大甲的「轉猴兒玩偶」,關西「紙風車」、「竹頭號耳」,臺北「吹糖」,龍潭的「糖葫蘆」,另有平時熟知的「竹睛蜒」、「踢罐子」、「彈珠」、「摺紙」、益智類的「七巧圖」、「九連環」、「棋藝」等等,實不勝枚舉。
  「民俗玩具」可以反映出國家的文化、工藝、社會、經濟、教育和民族的喜好方向。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物產都影響著民俗玩具的建構風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民俗玩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