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沉積物收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diment Budget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對一特定海岸地區沉積物之來源或損失之評估,為推測海岸侵蝕、堆積趨勢之重要依據,或稱沉積物盈虧。沉積物收支分析首先需確定評估海岸的範圍及界線,亦及劃定海岸單元(littoral cell)。然後估算其來源沉積物(source)及損失沉積物(sink)的總量。來源包括河川輸入砂量、沿岸輸入砂量、當地海岸侵蝕量(如海崖侵蝕)、及人工養灘增加的砂量;損失包括沿岸輸出砂量、向外海方向之離岸輸出砂量(如沉積物流入海底峽谷)、向岸風吹輸砂量等(參見下圖)。列表計算沉積物來源及損失量,若來源大於損失,該海岸將發生侵蝕,反之則為堆積。而兩者的差額則可以由侵蝕或堆積量加以印證。
  雖然沉積物來源及損失的精確量化仍有困難,但透過沉積物收支可幫助了解一海岸的沉積物收支實與大區域的輸砂平衡密切相關,而一海岸的堆積可能影響的另一海岸的沉積物來源。因此海積物收支的評估為所有海岸管理計畫成敗的主要關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沉積物收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