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沖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ocessing film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軟片曝光後,從顯影、定影、水洗、乾燥之全部過程。現已普遍採用沖片機(processor)一貫處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沖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沖片是將軟片或相紙上曝光的影像,用化學藥水沖洗,使其銀鹽轉化,影像呈現並固定的整體過程。
  軟片或相紙在曝光後,只能說是完成了潛影的過程,影像是潛在(Latent Image)記錄在軟片或相紙上,未經適當的沖片過程,無法將影像顯現及固定。沖片的第一個步驟是顯影,在影像顯現到一定程度後,需利用弱酸性藥水--如稀釋的冰醋酸,中和鹼性的顯影藥水,以終止顯影作用,此步驟稱為停顯或急制(Stop Bath)。然後再需經過定影(Fixing)步驟,以定影藥水(Fixer)將顯影的影像固定,再經水洗才算完成整體沖片的手續。
  不同的軟片與相紙需用不同的顯影藥水沖洗,而顯影所需的時間長短除了隨藥水之不同有所差異之外,另與顯影藥水的溫度有密切的關係。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顯影藥水需要在攝氏20度以上的溫度才能產生所需的化學作用,並隨著溫度的提高,藥性更活潑,所需的顯影時間減短。但是一般而言,每種顯影藥水均有其適用的溫度範圍,過高的顯影會使組成影像的粒子變粗,降低影像品質。停顯與定影步驟的溫度要求不似顯影那樣嚴格,但最好保持與顯影步驟相同的溫度,以免溫度變化過大,使軟片藥模龜裂。
  相對於黑白軟片與相紙,彩色軟片或相紙的沖片不僅需在高溫(約華氏100度)下進行,且在顯影甚或整體沖片過程中,要保持恆溫狀態,才能控制色彩的良好品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沖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