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荀況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xún kuà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ún kuàng
解釋:
人名。(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游學於齊,三為稷下學官的祭酒,後適楚為蘭陵令。學說本於孔子,著書數萬言,主張「隆禮義而殺詩書」、「法後王」,傾向以後天禮法修飾人性。其對人「性」之理解與孟子學說根本上不同,所以他主張「性惡」與孟子主張「性善」,並非互相矛盾的學說。韓非、李斯均為其學生。作賦十篇,開漢人辭賦的先河。後世尊稱為「荀卿」、「荀子」,漢人為避漢宣帝諱,改稱為「孫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荀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