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帝雉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dì zh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 zhì
解釋:
  1. 動物名。鳥綱雞形目雉科。圍眼部裸出,紅色。尾羽比身體長,有白色橫紋。雌鳥體型較雄鳥小。臺灣亦產,大多棲息在中央山脈針葉林中,性善隱蔽,不易被發現。
    【例】由於開發山區和人們無情的捕獵,帝雉已瀕臨絕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帝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 zhì
解釋:
動物名。鳥綱雉科。圍眼部裸出,血紅色。胸部青紫色,背以下各羽有藍邊,覆羽帶藍綠色,小覆羽並雜有少數小白點。尾羽十六枚,各有十二條灰白色狹橫帶。腳綠褐色,腹部灰褐色,帶有黑色橫斑,羽緣白色。臺灣亦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帝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