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魚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ái yú |
解釋:
將除去內臟的鮮魚蒸熟,以慢火烘烤成堅硬薰黃的魚乾,再刨成薄片。因形狀顏色似柴,故稱為「柴魚」。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柴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柴魚 |
英文名: | Microcanthus strigatus |
描述: 體高而側扁,呈長卵形。頭小而吻尖。眼較大。口小,前位,口裂近水平。頜齒多行,尖細,呈刷毛狀;鋤骨、腭骨均無齒。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6-60。背鰭硬棘X-XI,軟條數17-18;臀鰭III,軟條數14-16;尾鰭微凹。體一致為黃色,體側具5條微斜的黑色縱帶,最上方之縱帶由背鰭起點延伸至背鰭中央軟條部之後緣;最下方之縱帶由吻端貫通眼徑延伸至臀鰭起點。背、腹及臀鰭黃色;背及臀鰭上亦有黑色縱帶;胸鰭淡黃色;尾鰭淡色。 |
|
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區,為反赤道分布的魚種,北半球分布自中國至夏威夷群島,包括台灣、日本,南半球主要分布於澳洲。台灣分布於北部及東北部海域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hâ-hî/tshâ-hû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柴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