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小鼓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xiǎo g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o gǔ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又稱小軍鼓。鼓身由木材或金屬製成,鼓面直徑大於筒深,上下鼓面蒙上皮革。在非敲擊面緊貼一排響弦,以煞住鼓皮的震動,使音色清脆,響弦另有調節鬆緊的螺絲,以備適度調節音響。演奏時以兩根木槌敲擊鼓面發音,為樂隊中常用的打擊樂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小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北管皮類:
板鼓又名單皮鼓、班鼓,形體短小,鼓身用五塊較厚的木板拼成,中間蒙豬皮或蒙牛皮。張皮時必須將鼓皮從鼓面一直包到鼓身底端,用鐵釘緊密的在底部箍成一圈。板鼓可以發音的面積很小,僅有鼓面大約5~6公分的大小。板鼓在戲曲中通常擔任武場領導的地位,演奏者被稱為“鼓佬”、“鼓師”並利用各種鼓點與擊鼓的手勢指揮樂隊,一般演奏板鼓時會與拍板一起演奏,目的是為提示唱腔節奏,並為演員的各種身段和動作伴奏。演奏法有雙打、單打、悶打等技巧。演奏板鼓時將鼓架於木架上,用兩根藤或竹製的鼓箭敲擊。在北管中又為稱「北鼓」或「單皮鼓」,是整個樂隊的指揮,通常和「拍板」互相配合運用,由同一人操作,演奏時樂師左手執板,右手司鼓。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