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燈心草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ush Bearing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節慶名。在英格蘭,把燈心草和花環散撒在地上及裝飾於教堂牆上的活動,稱作Rush-bearing。此節慶於十九世紀時屬於五月節。追溯其起源,原是隸屬的職責,如承租的關係,需攜乾草或鮮燈心草往地方市政廳或教堂去。之後,此活動形成一種典禮而進行,並跳舞增加氣氛。於威斯特莫蘭(Westmorland),五月節時有十二位村姑飾以五月蒔花或山楂做成的花環,早晨十時,在布勞夫橋(Brough bridge)聚集,她們手牽手以行列狀隊形,朝教堂行進,即所謂的「燈心草節舞」。直到行至北道,這些女舞者將花圈與花冠懸掛於節慶祭壇上,並在此停駐。接著進行一場現代式禮拜。隨後,有小提琴手現場表演,大夥兒又再一次跳舞,直到當日下午三時。然後,有小型食宴或茶會,進行社交。在蘭開夏(Lancashire),羅依頓摩爾舞者(Royton Mores Dancers)過去都有參加燈心草節行進行列的舞蹈活動。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燈心草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