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鵠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動物名。鳥綱雁形目。體形似雁而較大,頸長,腳短。行走不便,但在水中能迅速划行,姿態優雅。能高飛,且鳴聲洪亮。
    【例】古人經常把鵠畫在靶心,藉以練習箭術。 △天鵝 ◎
  2. 比喻像鵠般伸長頸子的樣子。
    【例】鵠立、鵠候、鵠望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箭靶的中心。
    【例】中鵠、正鵠
  2. 借指目的、目標。
    【例】鵠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動物名。鳥綱雁形目。體形似雁而較大,頸長,腳短。行走不便,但在水中能迅速划行,姿態優雅。能高飛,且鳴聲洪亮。俗稱為「天鵝」。
[副]
比喻像鵠般伸長頸子的樣子。如:「鵠立」、「鵠候」、「鵠望」。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箭靶的中心目標。如:「鵠的」、「中鵠」。《禮記.射義》:「故射者各射己之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ㄨˊ

1. 鳥名。鳥綱雁形目。《說文解字.鳥部》:「鵠,鴻鵠也。」體形似雁而較大,頸長,腳短。行走不便,惟在水中能迅速划行,姿態優雅。能高飛,且鳴聲洪亮。俗稱「天鵝」。《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弋白鵠,連鴐鵝。」

2. 引頸如鵠貌。如:「鵠立」、「鵠候」、「鵠望」。

3. 指白色。《後漢書.卷二七.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贊曰》:「大儀鵠髮,見表憲王。」

4. 治象牙。《爾雅.釋器》:「像謂之鵠、角謂之觷、犀謂之剒、木謂之剫、玉謂之雕。」晉.郭璞.注:「五者皆治樸之名。」

㈡ㄍㄨˇ

箭靶之中心目標。如:「鵠的」、「中鵠」。《禮記.射義》:「故射者各射己之鵠。」

注音: ㈠ㄏㄨˊ ㈡ㄍ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