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親和力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qīn hé l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īn hé lì
解釋:
  1. 親切和善的特質。
    【例】她很有親和力,所以馬上贏得所有人的好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親和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īn hé lì
解釋:
1.親近和諧的力量。如:「王先生對待員工一向關懷備至,因此頗具親和力。」
2.化學上指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時互相作用的力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親和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ffin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決定化學變化(方向、平衡的位置或反應速率)發生的難易程度的因素,又稱化學親和力。1854年湯姆遜(Thomson)與貝特洛(Berthelot)從多方面的熱化學實驗,得到反應熱為判斷親和力的標準之結論,化學反應是朝放熱的方向進行,這結論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在化學的可逆反應中會發生吸熱的逆反應;即使在低溫時不會發生的吸熱反應,在高溫時卻起反應等現象足以說明其結論是錯誤的。1876年吉布士(J.W. Gibbs)及1886年凡何夫(J.H. Van't Hoff)等根據熱力學第二法則,闡明化學反應在恒溫值壓下,向吉布士自由能減少的方向進行,且以熱力學證明化學平衡的法則。但化學反應的速率與化學平衡是不可相提並論的,因為兩者並非同一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親和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親和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