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猩紅比藍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arlet Tanage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Piranga olivacea
形態:
體長16公分。喙淡皮黃色,腳灰黑色。雄鳥繁殖羽顏色亮麗,除了翼羽和尾羽黑色之外,全身紅色,在非繁殖期,紅色的部分會換羽成黃褐色。雌鳥全身黃褐色,翅膀和尾羽褐色,腹面顏色較淡。
分布:
分布於美洲,繁殖於北美洲加拿大東南部和美國東部,冬季時遷徙至安地斯山脈以東的南美洲北部,由巴拿馬至玻利維亞。
生態習性:
繁殖棲地為落葉林環境,在樹冠層覓食蜜蜂、胡蜂、甲蟲、蛾類以及蛾類幼蟲,此外也吃許多種的植物果實,冬季則出現在熱帶雨林的樹冠層,因此比較容易被聽到而不容易被看到。繁殖期結束之後,雄鳥就會換羽變得和雌鳥很類似,家庭成員也於此時分開,變得單獨行動而且安靜,經常安靜不動地站在濃密地枝葉中,很不容易被觀察到,這種習性一直持續到秋季南遷之後。鳥巢為淺杯狀,位於樹上。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唐納雀科(Family Thraup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猩紅比藍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