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但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ˇㄨㄟˊㄖㄨˊ:「ㄅㄨˊㄉㄢˋ」、「ㄉㄢˋㄩㄢˋㄖㄨˊㄘˇ」。
  2. ㄓˇㄧㄠˋㄖㄨˊ:「ㄉㄢˋ使ㄕˇㄌㄨㄥˊㄔㄥˊㄈㄟㄐㄧㄤˋㄗㄞˋㄅㄨˊㄐㄧㄠˋㄏㄨˊㄇㄚˇㄉㄨˋㄧㄣㄕㄢ。」
  3. ㄅㄨˊㄍㄨㄛˋㄎㄜˇㄕˋㄖㄨˊ:「ㄩㄥˋㄍㄨㄥㄉㄨˊㄕㄨㄙㄨㄟㄖㄢˊㄓㄨㄥˋㄧㄠˋㄉㄢˋㄧㄝˇㄧㄠˋㄓㄨˋㄧˋㄕㄣㄊㄧˇ。」
  4. ㄐㄧㄣˇㄍㄨㄢˇㄖㄨˊ:「ㄉㄢˋㄕㄨㄛㄨˊㄈ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n
解釋:
  1. 不過、可是。
    【例】他雖然胖,但身手靈活。
  2. 僅、只。
    【例】但願如此
  3. 儘管。
    【例】但說無妨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n
解釋:
[副]
1.僅、只。如:「但願如此」。唐.李白〈蜀道難〉:「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唐.李商隱〈無題〉詩:「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2.只要。唐.王昌齡〈出塞〉詩二首之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閨門,影兒般不離身。」
3.只有、唯有。宋.蘇軾〈行香子.一葉舟輕〉詞:「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4.凡、所有。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一折:「則見脂粉馨香,環佩丁當,藕絲嫩新織仙裳,但風流都在他身上。」
5.儘管。如:「但說無妨」。
[連]
不過、可是。如:「你雖然聰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名]
姓。如漢代有但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ā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