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附帶現象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piphenominalism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附帶現象論否認心靈活動以為意識狀態和經驗並無影響物理世界的力量。
  主張者是英國的生物學家和哲學家赫胥黎(T.H. Huxley, 1825~1895)。赫氏以火車的蒸汽引擎因發動而發出汽笛聲,人雖聽到汽笛聲,卻不是發動火車的力量。相信只有一個物理事件能引起另一個物理事件;物理事件不可能引起心理事件,心理事件也不是物理事件的造因。與心物二元論比較,是物不可以為心因,心不能為物因,與心物平行論略為接近。
  附帶現象論所引發的爭端很大。主要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心理經驗對人的行動有直接及間接的影響,如被針刺痛的經驗會讓人對針特別小心等。照附帶現象論的主張,心既不為物因,人便不能由意向引發行動,人甚至成為物理世界的被動反應者,不可能主動的控制自己的行為。人是道德主體的主張,在附帶現象論的理論中以為是錯誤的認定。但在當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下,附帶現象論近年來又廣受提倡與重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附帶現象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