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環境標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co-Mark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環境標章的主要目的,在於認定商品「環保化」或「綠色度」而頒「正」字標記,以引導消費者購買。這些「綠色商品」必須有環保化的製程,商品使用時不會破壞環境,並可促進環保及使用過後不會變成垃圾,並可再生等。
  日本的生態標章於1988年委託財團法人「日本環境協會」實施,範圍已擴大至 31類900種商品。德國藍天使標章由「商品安全商標協會」負責核發,已包括了63類3400種商品。加拿大於1990年開始於環保署內成立生態標章業務局,開始針對11類商品進行審核。美國由1980年的再生標章到1990年的綠標,其綠色消費者運動早已有其歷史作見證。北歐及歐洲其他諸國也於1990年起步,但是其綠色消費者運動早已行之有年,例如英國於1988年出版「綠色消費指南」,風行歐洲。無獨有偶,美國於同年也出版了一本「創造更好世界之購物指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環境標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