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瘌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瘌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瘌痢」條。
注音:
漢語拼音: la
解釋:
[名]
疤瘌:疤、瘡痕。如:「那道舊疤瘌,依稀可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ㄚˋ

1. 藥物辣痛之反應。《說文解字.疒部》:「瘌,楚人謂藥毒曰痛瘌。」漢.揚雄《方言》卷三:「凡飲藥、傅藥而毒,南楚之外謂之瘌。」

2. 「瘌痢」:病名。因感染黃癬導致生瘡而禿頭。《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一回:「門裡閃出一個不稂不莠,不三不四,不上串的瘌痢頭來。」民國.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今自淮漢而南,謂頭生創白瘕蒙茸者曰瘌子。」或作「瘌黎」。

㈡˙ㄌㄚ

「疤瘌」:疤、瘡痕。《紅樓夢》第六七回:「這果子樹上都有蟲子,把果子吃的疤瘌流星的,掉了好些下來。」

注音: ㈠ㄌㄚˋ ㈡˙ㄌ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