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勞破壞 - 教育百科
疲 | |
勞 | |
破 | |
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atigue failure |
作者: | 陳文華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當結構物承受交替負載時,材料內部晶體間常會發生差排現象,而使晶體間產生微小的裂隙,造成無法回復的損傷(damage)。由於負載的持續作用,這些微小的裂隙會逐漸成長為較小的裂縫,此小裂縫進而繼續成長至一臨界值後,結構物將無法再承受外加負載而終至破壞。此種破壞即為疲勞破壞。 在疲勞破壞過程中,裂縫之成長可分為三個階段。從裂隙之發生到成長為一較小的裂縫,此為疲勞裂縫形成,屬第一個階段。而後之疲勞裂縫的成長是為第二個階段,在此階段,裂縫尖端附近將會發生塑性變形,至第三個階段,裂縫成長到一臨界長度,使得未斷裂部分之面積無法再承受外加負載而破壞。當破壞發生時,負載所經歷的時間或週期數即為疲勞壽命。 在疲勞過程中,疲勞壽命的長短受許多因數的影響,其中以交替負載的振幅大小影響最大。如受高週期(high cycle)疲勞,其負載振幅較小,疲勞壽命較長;如受低週期(low cycle)疲勞,其負載振幅較大而有較短之疲勞壽命。若負載振幅很小時,則疲勞破壞可能將不會發生。因此,一般乃定義結構物在承受極多次週期後(107次週期)仍能使疲勞破壞發生的最小負載振幅為其疲勞限,藉此來判定疲勞破壞是否可能發生。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疲勞破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