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廢棄物之相容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aste Compatibil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廢棄物之相容性乃是在判斷不同廢棄物互相混合或接觸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的反應情形。其目的大致可歸類為下列六種:
  (1)使廢棄物產生者能夠判斷可否將不同來源之廢棄物混合處理。
  (2)避免廢棄物回收或再利用時發生意外事件。
  (3)供廢棄物貯存設施設計規劃時之參考及操作之安全要求條件。
  (4)使廢棄物的運輸者認知廢棄物分離、混合或選擇適當的貯存容器之判斷依據,以利運輸。
  (5)供廢棄物處理場作業之參考。
  (6)供廢棄物最終處置場所不透水材料之選擇。
  當兩種廢棄物混合時,產生下列反應時,則視這兩種廢棄物不具相容性:
  (1)產生熱能。
  (2)著火。
  (3)產生氣體。
  (4)產生毒煙。
  (5)產生易燃性氣體。
  (6)揮發生毒性或易燃性物質。
  (7)產生劇毒物質。
  (8)產生不穩定物質。
  (9)超高壓產生。
  (10)溶出毒性物質。
  (11)釋放出毒性之塵、霧及粒狀物。
  (12)劇烈聚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廢棄物之相容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