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真內聚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rue cohesion
作者: 洪如江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土壤顆粒間,當正應力(法向應力)為零之時,仍然具有之剪力強度,稱為真內聚力。一般土壤之真內聚力不大,但在某些情況之下,真內聚力對土壤(或岩石)的剪力強度具有很大的貢獻:
  1.經過長期靜壓的作用,逐漸固結成砂岩的過程中,砂粒間的剪力強度逐漸昇高。當靜壓完全解除之後,砂岩(或半固結砂岩)中砂粒之間的剪力強度也要比其在未受長期靜壓時為高,是為真內聚力(的作用)。
  2.粘土顆粒,形成「邊-面」接觸 ,如接觸面具有相當高的結合力(bonds),則使粘土表現出相當的真內聚力。
  3.粘土之片狀或板狀顆粒,如成平行排列,但受高壓作用而趨近接觸或竟然互相接觸在一起,即使在高壓解除之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些顆粒仍然保持接觸或近距離的緊密關係,顆粒間其有相當高的剪力強度,粘土可表現出相當高的真內聚力。
  曾有學者主張分離含水量(密度)與有效應力對剪力強度的影響,而顯示含水量(密度)決定粘土真內聚力之作用。但也有學者認為真內聚力之影響因素,難於用含水量或密度加以概括解釋,因此,在工程實用上,真內聚力的應用尚未廣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真內聚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