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磁黃鐵礦 - 教育百科
ˊ
ˊ
ˇ
ˋ
  • 漢語拼音 cí huáng tiě kuà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í huáng tiě kuàng
解釋:
礦物名,成分為硫化鐵,晶體為六方板狀、柱狀或桶狀,通常為緻密的塊狀結構,表面為暗褐色具有磁性,是良導電體。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磁黃鐵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主要由鐵和硫所組成,也常含有少量的鎳、銅、鈷和硒(Se)等成份。 屬於六方晶系,因在單位晶格內,有些鐵的位置並未填滿,鐵和硫的比值是介於0.85至1之間,因此,化學式是用Fe1-xS來表示,其中x值是在0-0.2之間。 磁黃鐵礦導電性高,且略具磁性。其磁性除與本身成份有關外(通常含鐵愈多,磁性愈低),還與結構中鐵的空位分布有關,若空位規則分布,磁性較強,反之,則弱。 磁黃鐵礦除可提煉鐵外,所產生的硫可製造硫酸,此外,在冶煉過程中,硒也是一種重要的副產品。
知識 1:
導電性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磁黃鐵礦
國內產地: 宜蘭東澳、富太之含銅硫化鐵礦礦床中
國外產地: 加拿大Ontario的Sudbury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硫化物及硫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