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作者: 陳英娥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是指利用電腦進行教學或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早期借用視聽輔助(audio-visual aid),因而有時被稱為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或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CAI)。但是,發展至今,由於教學性質的不同,另外創立了一個電腦管理教學(computer-managed instruction, CMI)。在本質上,電腦管理教學不同於電腦輔助教學,但是兩者都是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
  CAI是指利用電腦呈現教材內容,協助教師教學,提供學生積極參與並給予學生回饋的學習活動。CMI是指利用電腦來管理學習,因此也稱為電腦管理學習(computer-managed learning, CML),這種學習,是指最簡單的刺激、反應與回饋,並沒有像CAI那樣按編序教學的原理,提供教材以進行教學。CMI和CAI最大的不同在於CMI中電腦並沒有提供有關的知識,僅提出問題要學生回答。在答案鍵入之後,電腦立即確認對錯,但並沒有進行討論或說明,也就是說,這只是將電腦作為測驗結果的記錄器,並沒有將電腦真正用於教學。
  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其教學功能主要包括:(1)向學習者展示教材內容;(2)提供學習者練習的機會;(3)提供學習者立即回饋;(4)強化學習;(5)促進保留。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系統應依下列四個目標加以規劃:(1)以電腦作為教學媒體──傳達教學內容,也就是作為家教(tutorial)的用途;(2)以電腦作為教學的目的,也就是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的訓練;(3)電腦作為工具,讓學生學習文書處理、資料處理及使用套裝程式;(4)擴張學生思考的能力,讓電腦成為新的思考、設計、創造的方式,也就是利用電腦來擴展使用者的思考能力。
  有關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的詳細解釋,參見「電腦輔助教學」和「電腦管理教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