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編序教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ogrammed Instruction
作者: 程炳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編序教學是根據操作制約理論中的增強原理所設計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編序教學的實施必須先將教材內容加以分析,分成許多小單元,並依照先後層次組織;學習者在學會第一階層的單元之後,即可進入第二層次;層遞而上,最後完成全部教材的學習。
  編序教學的教材類型主要有三種:第一是直線式編序教材,依一定次序排列,所有學習者都學習相同教材,從第一個細目依次進行,直到做完全部細目為止;第二種是分支式編序教材,依學習者的作答情形來決定學習進行的方式,不同的作答會有不同的進行途徑;第三種是附屬自動式教學教材,是將編序過的教材或測驗材料附屬於教科書、實驗手冊或補充教材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編序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Programmed Instruction
作者: 林麗娟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編序教學乃指一以刺激與反應(Stimulus and Response)為基礎的學習理論所創之教學方式。1924年美國心理學家Pressey首創之測驗機與1930年Skinner之教學機(Teaching Machine)即為編序教學典型的實例。其作法是將教材內容(或試題內容)以按部就班、由淺入深的方式提供學習者,讓學習者依自己的步調自行學習或測驗。這種方式的學習,著重於人與教材間之互動。教學過程中,教材依學習者所提供之答案或反應予以即時的回饋(Feedback)。而學生在一連串刺激與反應的過程中學習教材內容。  編序教學主張分支式(Branching)的內容安排,其理念以個別化的回饋為主。這種安排打破了原來線性式(Linear)的教材呈現方式,而其特點在於方便學生們依據所提供的選擇進行多種學習途徑,學習歷程的自動化,比線性方式的學習更具彈性。編序教學曾經被廣泛的運用於媒體教學之教學設計,例如錄音教學或錄影帶教學節目的設計。甚至連有些書籍內容的安排方式,也可用編序教學的理念而設計。在這種設計方式中,通常會依據學習者的行為而在某些特定內容中呈現多重選項,並依選項安排相關的閱讀頁數或閱讀項目給不同的讀者。電腦輔助教學的興起亦受其相當深遠之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編序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