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及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ㄚˊㄉㄠˋㄖㄨˊ:「ㄐㄧˊㄍㄜˊ」、「ㄐㄧˊㄉㄧˋ」、「ㄊㄨㄟㄐㄧˇㄐㄧˊㄖㄣˊ」、「ㄕㄨㄟˇㄕㄣㄐㄧˊㄒㄧ」。
  2. ㄍㄢˇ˙ㄉㄜㄕㄤˋㄖㄨˊ:「ㄐㄧˊㄕˊ」、「ㄐㄧˊㄗㄠˇ」、「ㄓㄨㄟㄐㄧˊ」、「ㄌㄞˊ˙ㄉㄜㄐㄧˊ」、「ㄒㄩㄣˋㄌㄟˊㄅㄨˋㄐㄧˊㄧㄢˇㄦˇ」。
  3. ㄑㄧㄢㄕㄜˋㄧㄥˇㄒㄧㄤˇㄉㄠˋㄖㄨˊ:「ㄅㄛㄐㄧˊ」、「ㄕㄜˋㄐㄧˊ」、「ㄆㄨˇㄐㄧˊ」、「ㄧㄢˊㄅㄨˋㄐㄧˊㄧˋ」。
  4. ㄏㄢˋㄩˇㄖㄨˊ:「ㄕㄨㄐㄧˊㄐㄧㄢˋ」、「ㄩˊㄐㄧˊㄖ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到、到達。
    【例】遙不可及、推己及人、目力所及
  2. 趕得上。
    【例】及時、及早、迅雷不及掩耳
  3. 牽涉、有關。
    【例】波及、涉及、言不及義
  4. 與、和。
    【例】這本書有精彩的內容及生動的插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2.趕得上。如:「及時」、「及早」、「來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3.比得上。《論語.公冶長》:「非爾所及也。」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牽涉、發生關係。如:「波及」、「涉及」、「言不及義」。
5.古君位傳襲制度中兄弟相傳。如:「兄終弟及」。《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連]
與、和。《書經.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解釋:
「及」的異體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p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以及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