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鳩 - 教育百科
紅 | |
鳩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紅鳩分布本島西部臺中以南,以嘉南平原為最多見。牠棲息於海拔300公尺以下次生樹之樹枝上,並經常停立於電線上或在甘蔗、落花生等乾旱之田地上行走覓食。在臺灣的繁殖期為4~8月,每窩產蛋2枚,白色,無污斑。 |
|
知識 1: 無蹼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紅鳩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分布海拔高度: | 平原鄉鎮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鳩鴿科 |
腳趾型: |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
棲所環境: | 草生地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種小名: | tranquebarica |
中文綱名: | 鳥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亞綱名: | NEORNITHES |
拉丁科名: | COLUMB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鳥類 |
拉丁屬名: | Streptopelia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中國大陸 |
台灣分布地點: | 北部 |
中文目名: | 鴿形目 |
拉丁目名: | COLUMBIFORMES |
中文亞綱名: | 今鳥亞綱 |
拉丁綱名: | AVES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紅鳩 |
英文名: |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humili |
描述: 雄鳥的前額至頸及耳羽為柔和的灰色,後頸有一黑色寬頸輪。背、覆羽及三級飛羽為葡萄紅色,初級飛羽及其覆羽為黑褐色。背至尾上覆羽深藍灰色,中央尾羽與腰灰色,外側尾羽黑色,最外側3對的羽尖白色,其餘尾羽羽尖灰色。頦白色,轉至喉部淡粉紅色,胸及腹為葡萄紅至粉紅色。尾下覆羽白色,尾下白色外側羽基部黑色,翼下淡灰色,內覆羽白色,飛羽黑褐色。虹膜褐色到褐黑色,眼圈裸處灰色;喙黑色基部及蠟膜較灰;腳黑色。雌鳥的額部淡灰色,背面土褐色,與雄鳥一樣,後頸有一黑色寬頸輪,飛羽褐色更深,背及腰更灰色,頦及喉淡灰皮黃色,漸轉為胸及腹部為褐灰色,尾下覆羽白色,尾下如雄鳥黑色,翼下灰白色飛羽褐色。幼鳥的體色類似雌鳥,但是沒有黑色的頸輪,大部分的體羽及覆羽有淡皮黃色的羽緣,初級覆羽有寬的栗色羽尖。 |
|
分布: 全球分布於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西藏,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越南,中國的華中及華南,以及菲律賓。本種被引入爪哇及蘇拉威西。台灣分布於低海拔平原及丘陵地帶。離島的澎湖群鳥、基隆棉花嶼、台東綠島、蘭嶼、金門及馬祖列島皆有出現的紀錄。 |
|
作者: | 丁宗蘇, 方偉宏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