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緋秧雞 - 教育百科
緋 | |
秧 | |
雞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緋秧雞棲於海拔800公尺下之沼澤、淺湖、池塘及濕作地,在臺灣的繁殖期為4~7月,每窩產量4~7枚,蛋為淡土黃色。 |
|
知識 1: 無蹼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緋秧雞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分布海拔高度: | 平原鄉鎮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秧雞科 |
腳趾型: |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
棲所環境: | 草叢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種小名: | fusca |
中文綱名: | 鳥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亞綱名: | NEORNITHES |
拉丁科名: | RALL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鳥類 |
拉丁屬名: | Porzana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全世界廣布 |
台灣分布地點: | 北部 |
中文目名: | 鶴目 |
拉丁目名: | GRUIFORMES |
中文亞綱名: | 今鳥亞綱 |
拉丁綱名: | AVES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緋秧雞 |
英文名: | Zapornia fusca erythrothorax |
描述: 額、頭頂、頭側和胸部栗紅色;枕、背至尾上覆羽暗橄欖褐色;飛羽及尾羽暗褐色;頦、喉白色,多少沾棕紅色,隨年齡增長,栗色加多;胸和上腹栗紅色;腹灰褐色,具白色橫斑紋和點斑;尾下覆羽黑褐色,具白色橫斑紋;兩脇暗橄欖灰褐色,不具白色橫斑或具不明顯的白色橫斑;腋羽暗褐色,具白色羽端。雌鳥與雄鳥相似,但胸部栗紅色較淡;喉白色;虹膜紅色;喙暗褐色,下喙基部帶有紫色;跗蹠橘紅色,爪褐色。幼鳥虹膜褐色,背面較成鳥色深,頭側、胸和上腹栗紅但染有灰白色羽,下腹和兩脇淡灰褐色,微具稀疏的白色點斑。 |
|
分布: 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緬甸、馬來西亞、東印度群島、菲律賓、中國東部和南部、臺灣及日本。臺灣本島各地可見。 |
|
作者: | 顏重威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