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剪接(剪輯,編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diting
作者: 侯志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剪接又通稱剪輯或編輯;早期錄影帶剪接與電影片剪接相似,是將錄影帶剪開,再用特殊的膠帶粘貼起來,操作不便且不夠精確,剪接錯誤時錄影帶已經損傷無法復原。目前採用電子式剪接(electronic editing),是將錄影帶中的資料依一定邏輯順序,轉錄到另一錄影帶上,組合為完整的節目。
  電子式剪接可採用控制軌剪接(control tracke editing)或時碼剪接(time code editing);一般已錄製影像之錄影帶均錄有控制軌訊號,可作控制軌剪接,其基本步驟是尋找各段畫面,設定起點(in point)和終點(out point),再由剪接控制器(editing controller)啟動錄放影機執行剪接。
  採用時碼剪接時必須在錄影帶上錄製時碼,然後將各段影像聲音的起點和終點以時碼輸入自動剪接控制器(auto editing controller),並設定各種畫面轉接效果,剪接控制器便可精確地找到各段畫面的起點和終點,逐段進行剪接;時碼剪接銜接準確,修改容易,是專業節目製作使用的剪接方式。
  節目剪接是以腳本為依據,進行剪接之前必須先確認腳本;其次應檢視已拍攝的外景帶及資料帶,完成剪接點記錄(logging)工作,並準備音樂及音效資料等;完成上述準備工作後,便可正式進行剪接作業。
  進行剪接時,初次剪完的節目稱為粗剪(rough cut);經過製作人與相關人員審片,並依據修正意見進行正式剪接,完成節目成品帶後,剪接工作才告結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剪接(剪輯,編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