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者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ú zhě |
解釋:
研究儒家學術的人。後泛指讀書人。《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林外史》第一回:「今得見先生儒者氣像,不覺功利之見頓消。」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儒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張鍠焜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儒者」泛指崇信孔子思想的讀書人。在孔子之前,「儒」是一種職業之稱,指協助貴族進行典禮、處理庶務的低階士人,他們通常是沒落的貴族,受過教育,但沒有政治地位,所以只能擔任事務性的工作。孔子最初也是這樣的一個「儒」,然而孔子本身思想廣博精深,賦與「儒」新的意義。孔子勉勵學生要做 「君子儒」而不要做 「小人儒」,就是期望學生要做一個具有高遠理想的儒者,不能只甘於做一個如過去那樣處理瑣務的辦事員。而孔子指出:儒者應有的理想是進德修業、推行仁政,即所謂的「內聖外王」。所以自孔子以後,儒者的內涵就成為自覺地以「修己安人以達內聖外王」為人生理想的人。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儒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