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習得的無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earned Helplessnes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指個人經痛苦折磨而養成的一種絕望的心態;縱使脫離苦難的機會擺在眼前,個人也鼓不起勇氣去嘗試解決困難。該現象原由動物實驗發現。動物可以經由操作制約的歷程,學習到看見訊號而逃脫。但如訓練時懲罰的太久、太重,使牠永無逃脫的機會,久之,縱使停止打擊,讓牠逃脫,牠也不會做出脫逃的行為。準此推論,在日常生活中,若屢屢失敗,長期挫折後灰心喪志,對任何機會均持絕望態度,即可視為習得的無助。
  應用到環境心理學上,我們可以舉台北市的交通做為一個絕佳的例子。當交通堵塞的時候,你想回家或去上班,但交通狀況剝奪了你控制行車速率的能力,根據你以前的經驗,你覺得無論你做什麼地無法改善這種情況,因此不嘗試作任何努力,這就是一種「習得的無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習得的無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