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ˋㄔㄤˊ˙ㄉㄜㄅㄨˋㄓㄥˇㄑㄧˊ˙ㄉㄜㄅㄨˊㄓㄥˋㄔㄤˊ˙ㄉㄜㄖㄨˊ:「ㄐㄧㄒㄧㄥˊ」、「ㄐㄧㄊㄞ」、「ㄐㄧㄌㄧㄢˋ」。
  2. ㄌㄧㄥˊㄩˊ˙ㄉㄜㄕㄨˋㄇㄨˋㄖㄨˊ:「ㄐㄧㄌㄧㄥˊ」、「ㄐㄧㄌㄧㄥˊㄉ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不整齊的、不正常的。
    【例】畸形、畸戀
  2. 零餘的數目。
    【例】畸零
  3. 偏。
    【例】身為主管賞罰應公正,畸輕畸重皆難以令人信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不整齊的田畝。明.張自烈《正字通.田部》:「井田為正,零田不可井者為畸。」
2.零餘的數目。如:「畸零」。《資治通鑑.卷二○八.唐紀二十四.中宗神龍元年》:「是歲,戶部奏天下戶六百一十五萬,口三千七百一十四萬有畸。」
3.偏、邪。《荀子.天論》:「故道之所善,中則可從,畸則不可為,匿則大惑。」
[形]
不正常的、不整齊的。如:「畸形」。《荀子.天論》:「墨子有見於齊,無見於畸。」唐.楊倞.注:「畸,謂不齊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