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努力無用論 - 教育百科
教 | |
育 | |
努 | |
力 | |
無 | |
用 | |
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詹棟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般認為教育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成就。因為教育是在追求成就的。無論成就大小的成就,都是一種成就。 然而教育努力無用論的出現,是受了下列兩種理論的影響所造成的: 1.命定論:兒童的身體和心靈都是得自先天,一切都是命定的,就是人類受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智力也是遺傳的;命定論者認為教育的影響太小了。 2.教育無能說:這種論調的出現,使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對教育的功能感到懷疑,懷疑到底教育能促進人有多大的改變?教育施為能有多大的成效? 以上兩個論點,都涉及到可教性的問題,認為人的可教性不高。 教育努力無用論的觀點流傳一段時間,直到美國教育家康克齡(G.E. Conklin)在其所著之[遺傳與環境對於人的發展](Heredity and Enviro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 1922)一書中,曾批評高爾頓(Francis Galton, 1822~1911)的遺傳理論,蔑視環境的勢力,而主張遺傳與環境的勢力應交互影響之理論出現後,在觀念上才有了改變。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