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民族醫學教育(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族醫學教育是以大陸地區少數民族醫藥學知識為內容的教學活動,目的是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中、初級民族醫生和衛生人員。
  大陸地區官方承認的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已傳統的醫學知識。例如藏族醫學發展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匯集漢族醫學、印度醫學、尼泊爾醫學等醫學成就,形成藏醫學理論體系,有醫學著作〔四部醫典〕。蒙古醫學初創於十二世紀,著作有〔蒙藥學〕、〔蒙醫全匱〕。維吾爾族、佤族、傣族等民族的醫藥學,則以師傅口傳給徒弟的方式發展。
  一九五一年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中國大陸的「全國少數民族衛生工作會議」,制定開展民族衛生工作的方針。一九八○年衛生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部聯合發表了〔關於加強少數民族地區醫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結合民族特點和地區特點,制定民族醫學教育方針。一九八四年衛生部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了「全國第一次民族醫藥工作會議」,制定發展民族醫藥事業的規劃,成立民族醫學的高等院校有:西藏拉薩醫學院、內蒙古民族醫學院、廣西右江民族醫學院、西北民族學院分院等。
  內蒙、西藏、雲南、青海、新疆等省(區)設有民族醫學中等專科學校、民族衛生學校及民族醫學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