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臺灣石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臺灣石
英文名: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描述:
體延長而略側扁,腹部略圓。頭中大而尖。吻圓鈍而前端稍突出。口略寬,位於吻位下位,成圓弧形。唇稍厚,上唇包住上頜,下唇則與下領前端分離,左右的唇褶略有間隙。咽頭齒3列,齒式5.3.2—2.3.5。有鬚2對,頜鬚略長於吻鬚。體被圓鱗;側線完整而沿體側中央直走;側線鱗數39-42。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臀鰭 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雌、雄魚的吻部皆具追星,但雄魚的體型較小;雌魚的臀鰭較雄魚略為尖長。體呈黃綠色,腹部略白,體側具7條黑色橫帶,尤以幼魚最為明顯,成魚體色逐漸變暗,橫帶亦漸不顯,如死亡後,體色變化甚大,斑紋亦不清楚;背鰭及臀鰭鰭膜淡黃色而具數條黑褐色橫斑;胸鰭、腹鰭及尾鰭淡黃色。
分布:
臺灣的特有種,普遍分布於西部各河川。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