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蔦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niǎ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ǎo
解釋:
[名]
植物名。桑寄生科槲寄生屬及梨果寄生屬,寄生性小灌木。包括「槲寄生」、「華南桑寄生」、「桑寄生」等多種植物,寄生於桑、榆等樹上;直立,下部有時橫臥,高約六十公分。葉長橢圓狀披針形、卵形至卵圓形。花單性,雌雄異株,綠白色(槲寄生屬)或兩性,紫紅色(梨果寄生屬)。果實球形。全株入藥,補肝腎,強筋骨。也稱為「桑寄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植物名。落葉小灌木。莖略能蔓爬,寄生於桑、榆等樹上;直立,下部有時橫臥,高約六十公分。葉呈掌狀分裂,略作圓形,邊緣有鈍鋸齒狀,葉柄長,表面有細毛。花白微帶綠色,果實球形。種子煎服,可治水腫,亦可作利尿劑與通經藥。《說文解字.艸部》:「蔦,寄生也。」或稱為「桑寄生」。

注音: ㄋㄧ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