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綠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ㄢˊㄙㄜˋㄏㄢˋㄏㄨㄤˊㄙㄜˋ調ㄊㄧㄠˊㄏㄜˊㄦˊㄔㄥˊㄒㄧㄤˋㄑㄧㄥㄘㄠˇㄕㄨˋㄧㄝˋ˙ㄉㄜㄧㄢˊㄙㄜˋㄖㄨˊ:「ㄌㄩˋㄊㄞˊ」、「ㄌㄩˋㄘㄠˇ」、「ㄌㄩˋㄧㄝˋ」、「ㄌㄩˋㄧˋㄤˋㄖㄢˊ」。
  2. ㄒㄧㄥˊㄖㄨㄥˊㄖㄣˊㄧㄣㄕㄥㄑㄧˋㄓㄠㄐㄧˊㄏㄨㄛˋㄕㄡˋㄐㄧㄥㄒㄧㄚˋㄕˊ˙ㄉㄜㄌㄧㄢˇㄅㄨˋㄅㄧㄠˇㄑㄧㄥˊㄖㄨˊ:「ㄊㄚㄑㄧˋ˙ㄉㄜㄌㄧㄢˇㄉㄡㄌㄩˋ˙ㄌㄜ」、「ㄒㄧㄚˋ˙ㄉㄜㄊㄚㄌㄧㄢˇㄉㄡㄌㄩˋ˙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像青草、樹葉的顏色。可用藍色和黃色顏料混合而成。
    【例】墨綠、紅配綠、紅紅綠綠
  2. 綠色的。
    【例】綠苔、紅花綠葉、綠意盎然
  3. 形容因生氣、著急或受驚嚇時的臉部表情。
    【例】見到自家停車位又被占用時,他當場氣得臉都綠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一種像青草、樹葉的顏色,可用藍色和黃色顏料混合而成。《說文解字.糸部》:「綠,帛青黃色也。」宋.楊萬里〈江水〉詩:「水色本正白,積深自成綠。」
[形]
1.綠色的。如:「綠苔」、「紅花綠葉」、「綠意盎然」。
2.形容因生氣、著急或驚嚇時的臉部表情。如:「看到這麼多學生不及格,老師氣得臉都綠了。」
[動]
變成綠色。唐.王維〈送別〉詩:「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跟樹葉一樣的一種顏色。
音讀: l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ㄩˋ

1. 似青草、樹葉之色,可以藍色與黃色顏料混合而成。《說文解字.糸部》:「綠,帛青黃色也。」《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宋.楊萬里〈江水〉詩:「水色本正白,積深自成綠。」

2. 泛指草木。宋.歐陽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詞:「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綠暗紅稀渾可事。」宋.吳禮文〈桃源憶故人.畫橋流水〉詞:「紅瘦綠肥春暮,腸斷桃源路。」

3. 變成綠色。唐.王維〈送別〉詩:「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 烏黑色。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五:「中有綠髮翁,披雲臥松雪。」明.蔡羽〈思田園〉詩:「三江綠煙起,何日佇杖藜。」

5. 情緒受到刺激而導致臉色改變。多指驚嚇或羞怒。如:「看到這麼多學生不及格,老師氣得臉都綠了。」

㈡ㄌㄨˋ,ㄌㄩˋ之讀音。

注音: ㈠ㄌㄩˋ ㈡(讀音)ㄌ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